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
导读
5月12日上午,由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2016清华同衡学术周“遗产与城乡”专场在清华同衡规划院百人报告厅盛大开幕。
遗产保护与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霍晓卫主持会议并致欢迎辞
主旨报告
郭旃:文化多样性与价值观交融
中国文物学会副会长 郭旃
郭旃副会长以新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为切入点,结合时下相关国际讨论与案例,对价值认定和表述、重建问题进行了严谨的理论思辨。
在总体肯定新版《准则》对于行业的指导意义和中外理念沟通作用的基础上,对新增的与已被广泛确认的历史、科学、艺术三大属性和价值具有基本平等地位的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表示担忧,认为新价值的引用会同样支持由于社会群体的价值观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社会价值,各持己见的强烈对立,甚至可能会给文化遗产带来新的威胁;而所谓“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基本属于已成体系的非物质文化和文化多样性范畴。
在“重建”问题上,新版《准则》对《文物保护法》中现有规定的放宽也缺乏上位法和国际共识的支撑,重建可能会带来关于真实性与必要性等方面的误导,理应慎重。另外,对于价值交融、文化多样性等重大话题值得未来继续深入探讨。报告中郭旃还特别强调了对中国国情,对中国既有的文物保护体系和几代人的探索、历程与成就的关注和依托。
张杰:新时期城市遗产保护发展的趋势与任务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清控人居遗产研究院院长 张杰
张杰教授从国家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的宏观背景出发,结合创新驱动、创意产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大趋势,强调了历史城市老城区在城市发展战略中的地位。
随后以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武汉武昌老城区文化复兴、作为城市战略的济南老城保护规划、北京城市功能疏解以及景德镇瓷业老厂区复兴等实际案例,说明了城市遗产保护与利用在当前时期城市产业转型、功能织补及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重要任务。
安来顺:当代博物馆的发展与反思
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秘书长 安来顺
安来顺副理事长从“博物馆领域的五次历史嬗变”、“博物馆基本功能的外化”、“博物馆从殿堂到空间的转型”三方面进行阐述,认为21世纪博物馆应该更加关注经济、社会文化、非遗等问题。
针对即将到来的主题为“博物馆与文化景观”的2016国际博物馆日,介绍了文化景观中博物馆的角色,以及博物馆更加积极的社会作用,并以挪威、荷兰、日本、法国的社区博物馆案例为切入点,对博物馆与文化的融合、当地居民及社会的参与以及非遗传承等进行了介绍。
孙冬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分类保护与聚落文化空间的双赢
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主任 孙冬宁
孙冬宁主任从国际国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出发,系统介绍了国际非遗分类中的口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自然和宇宙的知识、传统手工技能和文化空间,以及国内非遗类型中的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美术、技艺、医药和民俗,并强调了传承与创新对于国家振兴传统工艺的重要意义。
闵庆文: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实践
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科学咨询小组主席 闵庆文
闵庆文先生首先对农业文化遗产国际和国内的保护工作历程进行了回顾,对国内农业文化遗产在法规制定、遗产申报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肯定;随后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特点进行了辨析,特别强调了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性;最后强调政府主导“五位一体”多方参与、动态保护、适应性管理、建立生态与补偿机制、旅游发展破解农业边缘化等重点内容。
赵志中:中国世界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
中国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赵志中博士
赵志中博士在解析世界地质公园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地质公园的特征和分布,并根据学科类型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在分析地质公园的申报对地方旅游经济等的推动作用的同时,展望了产业结构调整、资源整合以及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普等方面工作的未来。
嘉宾对话
在讨论环节,各位专家围绕“如何平衡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展开了高端对话。
张杰教授强调遗产保护与百姓生活密不可分,应正视并推动利用、遗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良性关系。
安来顺老师认为应重视利益相关方的平衡,并介绍了博物馆公众参与的四种方式,即奉献型、协作型、共创型、主人翁型。
孙冬宁老师认为非遗应重视传播与互动,振兴传统工艺,发扬工匠精神。
闵庆文老师以日本农业遗产作为切入点,强调应明确农业遗产的核心要素和原真性,并认为农业遗产必须要有农民存在并进行参与,妥善解决利益分配问题。
赵志中老师认为,遗产保护应推动和融合社区,推动经济发展,加强管理。
随后霍晓卫主任向各位嘉宾颁发了遗产中心顾问聘书,并合影留念。
在最后的点评中,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尹稚教授向各界专家的支持表示感谢,并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努力在遗产领域实现跨界、跨学科的积极合作;二是保持开放的胸怀,克服学科划分等问题;三是打破专业间的隔阂,创造未来融合的机遇;四是汇集更多专家和青年精英,共同推动清华遗产事业的发展。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