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
导读:
2016年5月11日上午,“2016第四届清华同衡学术周” 风景园林专场论坛在清华同衡16层中庭举行。本次论坛以“风景园林与绿色城市化”为主题,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研究中心承办。来自风景园林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针对新形势下的风景园林发展趋势展开热烈探讨。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风景园林中心主任胡洁主持论坛。他介绍说,清华同衡风景园林团队是从2003年成立,到现在已经走过了13年的路程,经过13年的艰苦和努力,我们从一开始的三四个人的小团队成长到了150人的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专业团队。今天能在这里开风景园林专场令我觉得骄傲,也对同衡规划院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一直是在同衡规划院的帮助扶持下走过来的,对总规中心、详规中心、照明所等部门对我们做的支持表示感谢。同时对风景园林学会和各级媒体杂志对我们的帮助表示感谢!对于长期跟我们合作帮助的专家朋友们表示感谢!我们如今形成了自己团队特色,学会了如何在规划平台上做风景园林,向规划师学习获得更加宏观、系统和战略的眼光。我们在这个平台上将绿色理念、生态理念与城市规划发展相融合,以此制定了今天的主题。
开场致辞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尹稚指出,风景园林中心走过13年,也是这几年来国际获奖最多的中心,今天的主题选得非常好,中国的新型城市化迈出了巨大一步,从不可持续、非绿色到绿色的可持续的进程。风景园林行业在推动新型城市化进程当中有其独特优势。同样我们可以思考,绿色生态文明是不是仅仅景观上的东西,这也是目前风景园林面临的一个问题,把优势发挥好的同时能不能走出风景园林。支撑绿色城市化进程的不仅仅是景观的绿色化,还涉及节能减排、绿色基础设施、绿色生活方式等很多问题,绿色城市化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大家都有很好的价值理念和专业训练,做新课题的时候要思考如何迈出风景园林边界,走得广阔,只有这样才能对绿色城市化做出更多贡献。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认为城乡规划,建筑设计,风景园林是三个一级学科,共同推进对落地问题的研究,今年聚焦到风景园林和绿色城市化上是切合中国发展战略的。今后风景园林还能做什么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风景园林面临的发展困境我们如何解决。希望今天的嘉宾能一起剖析解决这些问题,大家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希望今天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主旨报告
郑淑玲:中国风景园林行业最新发展动向
郑淑玲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北京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副董事长/总经理
郑女士从以下两个问题展开了讨论:风景园林行业的几个热点、加强个人执业的行业管理。
行业发展最新动向从下面四个方面入手:绿色基础设施、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和海绵城市。
郑女士详细分析了绿色基础设施概念的缘起,比较了美国和中国关于绿色基础设施的不同定义以及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指出我们行业需要给出自己的定义。
接下来介绍了生态修复工作流程,来源和今后我们的主要目标以及努力方向。以唐山南湖、安徽淮南的废弃地生态修复、新加坡碧山公园、三亚山体修复规划四个案例为例讲解了生态修复的成果。
接着,介绍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发展历程、国际公约三大目标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十年中国行动。最后提出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任务和纲领。
第二部分个人执业行业管理部分,郑女士分析了执业资格的意义和职业制度的形式,给我们提供了有效参考。
王向荣:城市与自然系统
王向荣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主持设计师
王教授从城市与自然系统这个大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国的山脉与水系,太湖流域与宁绍平原的土地利用状况,水网、农业与聚落的特征,向我们展示了人造的自然景观形成的人工系统和自然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的情况。
进一步,王教授分析了苏州人工河网与苏州河的联系、常熟通过网络化的水利工程形成海绵城市、绍兴城市通过水网内外部的梳理保证土地弹性和安全、宁波城市水网布局、荷兰城市建设对水网迂田的保护等案例,图文并茂。
最后总结出城市中的自然系统、景观修复的策略与途径。
郭湧:数字景观
郭湧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博士后
郭博士首先提出数字景观的主要研究领域:地理设计、风景园林信息模型、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接着详细阐述了风景园林信息模型(LIM)的概念与工作流,LIM是BIM技术针对风景园林条件和要素的应用,是对室外人工境遇的物理特点和功能特点的数字化呈现。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尤其在增强现实、人机互动上有所运用。
进而,郭博士介绍了风景园林信息模型实用化研究进展,分别是在便携式三维实景信息获取;场地信息翻译、分析、处理;基于信息模型的精细化设计;基于信息模型的标准化出图的工作流方面。
最后提到LIM实用化研究的意义:走进场地、加强分析、提升质量、量化评估和拓展研究。对LIM实用化研究的展望里,郭博士强调了信息化、专业化、协同化、标准化四个原则。
自由讨论
尹稚:作为年轻一代,需要更包容的心态,就是清楚长处与短板,在大的跨界合作团队中可以主导、辅助、贡献什么?从一个理念到一个成熟市场的产生需要相当长一段时间,这个时候想要引领新的增长点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奉献。跨界需要通过知识的积累,才能够成为一流的规划师,并和一流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风景园林师建立起对话的平台。这个价值观的优势在于时代的要求,这是你的价值观的优势。
郑淑玲:我觉得我们赶上了特别好的时代,是一个大融合的时代,我们风景园林师应该把握。我也特别欣赏尹老师对绿色基础设施的理解,美国最早对绿色基础设施的出发点就是保护自然,让人和动物、自然相融合。
何伟嘉:从实践的角度上来讲,我自己总结三个方向:广度,风景园林是一个融合性平台,它介入到生活每个方面。厚度,这是我们专业的特征,很多内涵技术机理都会在厚度方面有所融合,我认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活度,我们一定要有动态的发展观,历史留给青年设计师的是希望让我们做一个未来的图片,今天是13亿人,未来是一个动态,要具有发展观。
郭湧:风景园林师有传承,新的从业者看问题有不同视角,非常有必要理解这些视角,不同先驱怎么发展的,是怎么来的。我们发现有些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从自己最近体会来看,风景园林在自省,参与到反思里面的主体不光是老师,有管理者、有一线的设计师规划师。主体在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健康的状态。反思的结果有一个问题,我们是要划定框架还是有更多的能力去拓展,我觉得应该在反思中梳理我们最核心的东西在哪,怎样去拓展。
邹裕波:我想今天的景观设计师应该去做两点:钉子和板子。每一个个体从事的工作有限,从我们阿普贝思的感受来看,我们抽出很多时间来做景观设计师应该做的事情,景观设计不是画画,应该从技术方向上做,今天谈到景观的生态性,景观跟建筑设计、基础设施的结合都有技术在里面。第二个是景观设计师要成为一个板子,立足专业,进行跨界跨行的交流合作,这种合作是平等的。1+1远大于2,我认为这种合作是有益的。跨界思维正好是板子精神,在项目中训练自己。“家国天下,规划论衡”特别动人,我们要有这样一种情怀,有生态的观念,有大的思想指导,贡献自己。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