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
12月24日至25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
导读: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指出,我国城市发展已经进入新的阶段,规划院作为城市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也必然面临新的转型需求。5月9日下午,第四届清华同衡学术周精彩继续,沈迟、侯卫东、吴必虎、王富海、袁昕等5位具有不同代表性的规划机构领军人物齐聚“群英汇”论坛,就“规划院何处去”这一行业热点话题分别作主旨报告,并在报告后展开高峰对话。
本期内容分享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的主旨报告《规划中国——由硬规划到软规划的蝶变》,以飨读者。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 吴必虎
吴必虎教授从市场、阵地、项目、法规、学科五个方面总结了中国规划当前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第一,规划市场从增量规划到存量规划。伴随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建设用地扩张时代结束,规划市场逐渐转向存量规划,更加强调规划的民主化、制度设计、物权冲突与协调等。
第二,规划阵地从城市规划到乡村规划。针对这一现象,吴教授强调我国农村具有地理差异明显、乡村规划人才储备欠缺、非政府规划传统久远等特征。因此,乡村规划远非乡居建设规划,需要多部门联合。
第三,项目类型从单一规划到混合规划。我国原有的规出多门、部门割据,以及静态刚性、单一用途的用地规划难以适应城市的动态弹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混合规划应运而生。
第四,法规架构从部门割据到多规合一。要推进混合规划就必须打破现有部门割据,实施“多规合一”。
第五,学科建设从建筑主导到多元交叉。我国当前规划教育仍以建筑学院为主,吴教授认为,从我国国情出发,中国城市规划只能走学科多元化道路,而规划院也将成为多学科融合的平台与混合规划的组织者。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