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
2016年5月9日,第四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在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院成功举行,本届学术周以“新视野·新规划:管理与实施下的城市规划”为主题,邀请了孙安军、蔡玉贺、孙雪东、李铁、尹稚等五位不同背景的专家代表,围绕论坛主题做了精彩的主旨报告。
尹稚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本期内容分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尹稚的主旨报告《价值观·逻辑链·依据集》,以飨读者。
尹稚教授就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基本层次,即城市现状、发展规律、经验教训等方面,围绕“价值观·逻辑链·依据集”展开三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就无法确定导向性。无论是描述事物、解释事物或是规范事物,其背后都有着价值观的支撑。吴良镛先生在创建人居环境与科学学科时讲过,城市规划本身的复杂性造成了它跟广泛的学科和行业相互关联。历史上出现的错误和教训,其原因大多来自于学科价值观的单一性,缺少跨界的价值观校验与协同。
第二,没有正确的逻辑链,就无法确定科学性。近代城市规划的逻辑链始终处于演进过程中,随着城市规划关注事物的日趋广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美学、艺术等逻辑链条都不断加入。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系统,必须采用复杂科学的思维模式来处理问题,在某一独立学科不断成熟进步的同时,还需要一种横向的逻辑链,对所有纵向、壁垒化的独立学科的技术逻辑链条进行相互校验,这种校验既渗透于前期的依据研究,也渗透于整个规划的编制、实施、管理过程,并延展到后评估阶段。
第三,没有真实的依据集,就只能是建设在黄沙上的城堡。城市规划行业内目前依赖的很多的规范是来自于简单的现实观察以及经验性的总结,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缺乏真实的依据集来做分析和判断。随着信息采集技术、感知技术的进步,使得规划师第一次得以最大限度的趋近于真实,进而从更趋近于真实的数据、证据、图像、情景中发展出更进一步的分析技术,提出更进一步的理论和总结。如果脱离了对最真实的国情、事情、人情的认知,所有技术精英的想法只能是建立在黄沙上的城堡,经不起时间和历史的校验。
(本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专家审阅)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