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
项目名称:鄂尔多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实施评估及中心城区一体化规划
申报所:总体规划三所
协作所:市政所
项目地点: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完成时间:2015年11月
项目简介
“鄂尔多斯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实施评估及中心城区一体化规划”是在鄂尔多斯发展面临的宏观环境出现重大变化,经济面临较大的下滑压力,资本拉动型城镇化遭遇硬着陆,城市人口集聚能力出现下行拐点的背景下展开的。
规划主要任务是落实新型城镇化和转型发展的宏观政策要求,适应鄂尔多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路径、调控手段和阶段性目标进行重新审视和谋划,解决鄂尔多斯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合理引导中心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主要内容
实施评估重点对城镇化发展动力、空间发展模式、城市品质、规划实施机制体制评估四个方面进行评估,总结出人口增长较为乏力,未能达到规划预期目标;心城区产城融合不足,辐射带动能力有待提升;城市空间布局松散,土地利用较为低效;基本服务体系不完善,城市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市级对城市建设缺乏有效统筹管理,部门协调机制有待完善等五个问题。
实施评估技术框架及主要内容
一体化规划中重点针对实施评估主要问题,对城市发展目标进行调整,重点提出六大发展策略,分别是:促进人口集聚与产城融合的产城一体化策略;引导用地集约高效和有序发展的空间一体化策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城乡一体化策略;夯实宜居宜业综合服务环境的基本服务体系规划;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品位的文化引领与融合策略以及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体制机制创新协同策略。
一体化规划技术框架及主要内容
规划特色
(1)推进空间收缩和功能调整战略,从“产城分离”到“产城融合”。针对中心城区产城融合不足,外围产业园区发展框架过大,产城功能缺乏协调的问题,提出推进外围产业园区空间收缩,严控增量,明确空间建设重点。推进产业功能区向城市融合,形成产城融合区。将现状“城市功能区加外围产业园区”的布局结构调整为“城市核心组团、产城融合区、外围产业组团”相互融合的布局结构。通过构建多级功能体系,制定各区的功能负面清单,引导中心城区与外围产业园区的功能融合:产城融合区以融合型产业和生产生活服务配套职能为主,城市核心组团提供高等级生产服务职能和生活服务职能,外围产业组团以现代制造业和基本配套服务为主。加强跨组团交通联系,优化快速公交联系,支撑产城融合发展。
中心城区组团结构调整
(2)促进土地高效集约发展,从“增量扩张”到“减存并举”。针对中心城区提低供储导向不明导致协议占用土地量大无序,存量待消化用地量巨大,用地结构失衡等问题,提出“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升效益、布局优化”的思路。通过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和2020年城市空间增长边界,锁定城市边界,并在城市增长边界内划定重点建设区、优化提升区和控制建设区,分别提出差异化调控策略。对于存量用地,一是对已供未建地的功能和布局进行调整,以匹配未来各组团发展需求;二是稳步推进棚户区改造,消化空置住宅;三是提高外围产业组团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考虑容积率、建筑密度、投资强度、行业等因素确定项目供地策略和规模,根据投资强度和建设进度实行分期供地。基于以上分析,对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及布局进行整体调整,压缩规划期建设用地规模总量,并明确未来5年新增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存量用地更新和新增用地两类)的供给来源和方式。
基本生态控制线 2020年城市增长边界 分区调控策略
(3)完善基本服务体系,从“结构失衡”到“品质提升”。针对公共服务设施两头分化,布局不均衡,使用效率不高,市政设施需求预测量远大于实际需求量的问题,对设施进行全方位精细化的校核与调整。在摸清现状设施数量、规模、布局的基础上,根据调整后的人口规模,按照规范要求,计算规划期内需补足、调整的设施,并提出相应的品质提升策略。
(4)创新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和机制,从“多头管理”到“统筹协调”。针对多头管理行政体制导致出现供地管理缺乏统筹、设施衔接不畅、园区无序竞争等问题,建议行政区划调整,扩大市辖区范围,建立统一的空间规划管理体系。目前,康巴什新区行政区划调整已提上政府工作日程。通过园区管理体制的全面重组,建立一体化园区管理体制,提出三个整合方案,从整合力度、市区关系、管理主体、存在难度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供甲方决策。
园区管理体制方案比选
创新总结
本次规划是对超速扩张地区发展模式的重新审视,在尊重城市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对规划思路的理性回归,并探索新的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实施路径。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