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
4月16日下午,由技术创新中心主办的生态与技术专场下半场,以“创新力·实践力”为主题,介绍了清华同衡在未来城市规划方面的探讨和相关领域的创新实践,围绕技术创新对于规划发展的影响等问题,开展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
未来的城市规划
王鹏,清华同衡技术创新中心副总工
回顾了城市发展历史中的新技术对城市形态和结构的决定性影响,提出了当前互联网+城市的概念,互联网给城市规划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针对城市在这个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病症,尝试用医学的逻辑借助大数据了解城市,诊断城市,治疗城市的存量问题。
体征——了解城市的物质形态。从之前的拍照记录到现在的手机调研APP和倾斜摄影技术,到将来各种遥感和三维全息技术兴起,都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城市形态的丰富手段。
问诊——了解城市使用者的需求。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思维,我们生产的空间产品用户是市民。现在互联网的大数据包罗万象,获取更全面信息的可能性大大提高,我们只有通过大数据了解的市民,才能设计出他们真正需要的产品。
诊断——了解城市的问题。这像是诊断城市得了什么病,看得见的病症可以用各种先进手段来调研。在我们不易注意到的角落,也可以靠市民众包去帮我们发现。而看不见的问题,针对特定的症状,我们用数据去观察他们,可以发现他们得了什么病。还可以通过数据提前预测一个城市将会出现的问题,做到上医治未病。这些数据中有传统的统计数据,也有的来自互联网和物联网。在这个过程中,与其以拿不到数据为由回避数据,不如想办法用好已有的数据,或者亲自去采集数据。
治疗——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现代医学已经把大数据作为临床诊治的主要依据,在规划领域,这种方法的一个体现就是基于数据的模拟。大数据的核心特征就是全样本真实呈现,我们可以记录不同政策和外部条件作用下的城市宏观和微观演变数据,由此归纳新的模型,用来模拟新的规划措施带来的结果,从而可以迭代推演和优化我们的空间产品。但即便我们有了这么多的工具,仍然需要具备手术、用药等全面的技能。规划师也同样要学习人文、关注社会、学习科技、关注细节、学习艺术、培养品味、学习管理、关注执行,这些基本功永远是不会过时的。
大数据走进我们视野才两年,大家已经在担心,我们的行业是不是会被毁灭,其实答案也不难,如果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被淘汰是必然的。但只要我们深入社区、拥抱数据,勇于自我变革,就自然会和时代一起进步。
智慧·模拟·海绵·生态=同衡城市四次元
邹涛博士,生态城市研究所所长,技术创新中心副总工
我们对未来的城市规划有着各种憧憬和期许,回到现实,作为新常态下的规划从业人员,要以什么样的路径才能逐步实现这些理想呢?我们梳理了清华同衡若干年来的一些实践,既作为一种回顾、也是个新的起点。
Jeremy Rifkin在其著作《零边际成本社会》中预测,共享经济将取代旧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物联网共享将带来人类历史上首次智能基础设施革命,推动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使全社会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大量产品和服务近乎免费,甚至许多职业将会消失。在我们看来,“共享”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精神核心,正是新时代到来的一个标志,边际成本越来越低,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一种长期趋势。
未来城市应该被所有人共享,信息流通无阻、能源和水越来越便宜:绿色建筑和被动式概念的发展使能源采集和应用的成本越来越低,“让自然做功”的理念越来越接近现实。“渗、滞、蓄、净、用、排”,就是要用好上天赐予的免费的雨水资源。生态城市的本质是可持续发展,既要以合理的成本承担今天的发展,也要确保子孙后代公平发展的权利。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们需要改变自我,相互“协同”,实现“平衡”。以此理念出发,融合智慧城市、模拟城市、海绵城市和生态城市的科学理念和技术方法,在规划中实现未来城市的诸多愿景,适应共享经济时代的各种新要求,这就是“同衡城市四次元”的要义。
智慧城市:我们参与《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等国家标准的编制;在两江新区、敦煌等地编制智慧城市规划,并深入开展绿色智慧化管理科研课题。提出清控人居示范小镇的智慧化管理模块,实现从BIM到CIM的转变。对内而言,开发“控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分析评价模型”、“消防规划辅助分析评价模型”、“基于移动终端的规划基础调研平台”、“控规图则出图系统”等规划分析模型和辅助软件工具。
模拟城市:我们通过对室外风、光、热与声环境模拟,对城市设计形态、用地开发强度、通风廊道的设计等提出建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开展能源分析,从总量控制角度,实现总体优于标准;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优化常规能源,降低城区能源需求和成本。
海绵城市:我们很早就掌握了不同规划尺度特定降雨事件下的河道水量分析和模拟方法,在缺乏水利部门参与的情况下,为规划决策提供专业意见。通过编制基于排水防涝模拟的海绵城市规划和基于雨洪管理的绿地景观规划,为城市解决诸多内部水系统问题,实现生态关怀和生态服务的功能。
生态城市:我们建立了以空间信息为载体,治理能力为核心,能量、水、物质等生态流相互协同的平衡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模型。通过编制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设计评估方法,为省部级到地方行政部门提供决策建议;针对不同地区发展水平,制定适应于本地需求的政策方法,并结合政府机构职能设置和流程,提供详细具体的运营管理建议和措施。
“同衡城市四次元”,以降低社会发展总体边际成本为核心理念,是一个从外延到内涵都非常丰富的概念,这里展示的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大家一起探索,一起努力。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