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
在14日举行的第二届清华同衡学术周上巅峰论坛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做主旨报告,主要介绍新时期中国建筑的困惑、思考和挑战,以下为演讲实录: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庄惟敏教授做主旨报告
很荣幸今天我作为建筑师还有我们学院的教师来参加我们规划的论坛,前面听了唐总和陈司长的报告非常受启发,是一个站在很高的高度。我站在一个建筑师和教育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前面研究的成果。
题目就是困惑·思考·挑战。这张照片是小平同志,08年前时代周刊一个封面,封面人物是小平同志。因为那个时候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总规划师提出来的。It is the best of TIME,小平说的是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一个最好的时代。
这是香港的一个街景,城市的矛盾性和复杂性贯穿其中。作为建筑师更多关注建筑的形态,单体建筑本身组成在一起形成城市的空间。他到底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旁边这个是狄更斯的一首诗,“这是最好的时代,又是最坏的时代,这是理智时代,又是愚蠢时代,我们可以相信这个时代,又要怀疑这个时代,他是一个光明,又是黑暗,是希望又是失望,我们能够从前人能得到一切,我们又要怀疑所有”。他说的就是我们今天面对的世界,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管我们作为建筑师怎么样想办法把这个建筑做的再美,我们领导说这是标志性建筑,做到50年不落后,还是规划师从规划城市层面的分区,路网布局,都是相对复杂的区域系统。困惑和焦虑就是很显然的,这是网上画的漫画,城镇化是像大饼不断摊。我们越来越多的将今天的城市像一个拉链一样把绿地封锁起来,取而代之就是拥堵的森林。
2年前在哈佛论坛演讲用的PPT,这是巴黎,这是上海,从生态足迹情况和地域划分情况我们看到深颜色是森林或者是森林覆盖。很显然这个层面上,两者相比很显然巴黎是以大组团区块为主,上海已经被这些建城区、农耕区和这些辅助区部分切割非常细致。这点应该说值得思考。
我下面用了几张幻灯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建设规模巨大,我们从这个图上分别不出来是哪各城市。提出新的问题就是可识别性的问题,欧洲很多城市可识别性是相当强的,因为作为建筑师我更关注是形象的问题。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巴黎,还有捷克,瑞典。北京大家也之知道这是相当鲜明内部的认同性。很遗憾随着大拆大建之后这样的情形越来越少。取而代之是他,我们完全看布出来他是哪个城市,城市的表情变得很呆板。
所以城市能够找到一个认同点这个很关键,我们说城市有没有特色,城市特色在哪,前面讲到文化的认同。西湖很显然是具有认同性的,不多讲了。北京也有,北京的老城曾经也有,但是我们知道前门大街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从最早的拓宽,拓宽就会引入更多的交通流量。当初拓宽的想法出台之后,事实上清华一些教授是反对的。果不其然,拓宽之后引来大量交通,最后使得便道和机动车道只有一步之遥。后面这些老字号没有自己的领域空间。当然又回到今天这么一个状态。
所以在清华和哈佛一次市长培训班上,建设部副部长说了你用一个规划是规划,一个建筑师设计,两年建起来,很有历史。这个现在引起大家的反思。
大家看国外的例子,美国历史不长,200多年,1871年大火之后的芝加哥湖滨绿带一直保持到今天。纽约中央公园5100多亩,波士顿历史名城也经历了镇痛和大改革。在1991年到2007年将近20年时间里他们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把环城的过境的道路变成地下。还有我们说首尔,清溪川是首尔的标志,高架拆除之后变成这样一个优美的城市景观。活动很丰富,一到周末有各种各样的演出和景观。上海现在开始拆除外滩第一闸道。仇部长说了城市修水景观不要让水利部门参加,还有把海滨和湖滨的清水区域完全和城市开来。还有地市级城市的长安街,包括建高楼。还有对待古老的问题,历史问题等等。
我们在这里看到若干点,这些点是新建的,我们来看一看他们对待新建筑的态度和世界认同性。很古老古罗马神殿在这里,但是旁边一个全新建筑,我们仍旧觉得他还很协调,这种协调我们说是建筑理念上的协调,他也是用这种方式,用全新理念展现全新建筑,放在古老建筑旁边不会由于新的压过他,反而反衬出来历史和当今对话。
问题就出来了,城市建设与建设创新要不要理性?我更多从建筑师角度说的,我们参与一个投标,做一个竞赛,我们在向业主或者是专家、领导述标的时候,想方设法要给他赋于什么人脉、肌理。实际上你自己是清楚的,你在做设计的时候一开始你并没有这套理念,很牵强把这个加入进去。我的学生说了,我发现清华建设学校不光清华,包括美国在内,建筑学教育不靠谱,在哪?总是希望用一种好象有理性逻辑的关系来说你创造问题。城市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很多决策也是带着这个观念。我们出的冷不丁的想法通过理性包装起来,为了不同而不同成为一种常态。最基本理由就是你得建得跟人家不一样。
第二个问题是建筑的功能与精神意义谁重要?我很赞同前面唐总提的文化建设,如果这个城市没有问题,他一定会规划。这个也是使得城市有他基本特色和最关键的点。建筑的意义在使人栖居,并使人体验生活情境。
这个大家都知道,马斯洛的层级理论,六个层级变化,从低级到高级变化。我们追求是这,不是光吃饱穿暖为主。建筑与城市如何作用于人,怎样有效传递环境包含信息,人类需求怎么满足,怎么建立一个途径,既是物质又有精神,这个精神到底能不能够在我们今天人居环境里面加以实现,这是大问题。
《西方建筑的意义》中提到,简单城市轮廓或者架构,建筑单体本身并不能代表社会、城市,城市和社会是需要状态栖居在这里。这里这么多人生活在这样一个城市里面,这个就是城市。建筑是有意义,城市是有意义,我们今天讲的更多是形态,恰恰忽略他的意义。
当代建筑与城市设计的多元化、全球化、复杂性,设计的原创性、艺术性和专业性慢慢变得黯然。越来越多的人走到追求形式那个层面上去了。我们说GDP增长使人们加入了持久的建筑狂欢,吃饱穿暖不琢磨怎么吃,琢磨文化。这些东西被老百姓咬住不放,是建筑狂欢,稍微不注意就被卷入建筑狂欢里面。所以这个层面来讲,我们说建筑师和规划师还真是高风险行业。
大家看这个杂志的封面就是做CCTV那个事务所出了一个媒体杂志,建筑师往那个方向走,也就是说建筑师现在越来越关注的是媒体的东西。为什么?因为他代表一种表情,代表一种城市的精神状态,是意识形态。今天城市发展到现在,我们没有办法回绝以往单纯讲形式,单纯讲结构这样一个层面。在城市扩张里面旧城逐渐变成民俗。设计师从图纸后面走出来,担任越来越多的社会角色、代言人,一批消费型、媒体型的建筑师出现了。城市是不是也具有一种媒体型和消费型。老拍这个景观,城市也变成一种消费型和媒体型。
在我们城市中心最具有中国特色,最具有政治文化象征国家文化馆是GMP做的。。奥运会之后更大一个事件就是鸟巢旁边,一个国学馆、当代美术馆还有工艺美术馆。还有张永和、朱锫一帮人,最后剩下这五位,最后有一个人退出了,因为中国人的习惯不会让他项目中标。后来三位厮杀,这个项目就是在这中间。
中国美术馆这个方案里面贯穿前面两位专家讲的生态、文化、绿色、可持续。他带给城市是一种文化的一种语言,这系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一种理解。这个结构形式很奇特,他是四个巨柱式的核心支起来,上面是一个大桁架,悬吊下来各个不同空间,一层底层是无柱空间。天花是金色,金色代表中国最尊贵的颜色。一个丰富的内部世界,这个方案一拿出来,评委里边还有我们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看到高兴不得了,这个诠释当今展览的要义,这里有各种各样空间都能够体现出来,相当美。还有和内部沟通起来花园庭院。这是超具有弹性,迎合当下最时髦展览方式,当代美术馆要的就是这个,他也强调百年大计。上面是大航架,中间是55米宽,没有任何柱子,无柱空间。这种建造技术不会比鸟巢、CCTV、水立方要难,包括他说的可持续发展,内外部交流关系。
这是天坛、四合院,外滩,这个正在改造成餐厅。大家看这个,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白楼风格的建筑,这个房子所有人刚看这个图非常好,蓝天白云非常好,这个高层建筑建成往旁边一放,怎么感觉那么没有文化。
当然,你说最好的建筑有没有?我们不能说最好,上世纪50年代,还有大家不要小看这个房子破破烂烂,这是我们国家最早的现代风格建筑,那时候都是大屋顶风潮的情况下,1953年。还有1954年设计的儿童医院。这是北京饭店,友谊宾馆,三面红旗引入带着政治色彩,这个也差一点点被拆掉。后面是五层楼高的玻璃房子,美国事务所中标了。整个全体建筑师联名上书中央,才得以保留下来。
其实真正让我们看到了有民族风格或者说有京城特色还真是在50年代,我们再往后看到肯定很多,里边还有很现代主义所有特征,它和环境的融合。文革之后,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个现代建筑不是在北京、不在上海,是在广州。还有类似这个文化大革命时的建筑,分不出性别。真正让我们看到好东西就是80年代初带来的香山饭店,他告诉我们建筑是要讲文化的。高层建筑兴起,我们知道第一个把镜子放在外墙上的建筑就是长城饭店。我们在大西北有一位女建筑师,张锦秋做中国式建筑。还有在我们孔子老家做的。很显然今天素食的时代,类似这类建筑也会出现,我是批判的。你看这个屋顶,原本中国是古典建筑,柔美曲线没有了,包括很讲究颜色没有了,这两个书库开一排窗,做完之后没有人承认是自己设计的,说是集体创作。还有类似兴起一股叫做古文化一条街。当然也有非常非常好的建筑,这个是齐先生做的武夷山庄。还有太湖饭店。这是第一个我说放照片,80年代程继忠先生设计的方塔园。
这些历史的东西确实值得我们记忆,再给大家放一个例子,大家都很清楚了。大家知道一个非常著名的建筑就是毕尔巴鄂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原本投资要建博物馆,后来说你把这个当博物馆吧,你把钱给我,我搞城市设施,后来说不行,必须搞招标。1997年古根海姆博物馆落成开幕,人们竞相目睹这个宛如郁金香一样盛开的建筑。第一年里参观人数竟然达到136万人,其中85%来自毕尔巴鄂地区以外,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毕尔巴鄂从此走向繁荣,城市管理者决心将毕尔巴鄂变成一个城市设计的展示。接着沿着这个河畔一帮人都到那,一人盖一个。所有艺术家都以到这能办一个自己的展览和艺术盛宴。今天看旅游发展了,钱多了,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原来凶杀、吸毒没了,山清水秀。
中国建筑师也在做努力,王澍花了相当长的时间研究中国文化,这点我很敬佩,这是他的作品。还有张永和,马清运是现任南加建筑学院院长。当然这里还有规划,我主要讲的是建筑,今天的建筑师非常的国际化。
创新发展和思考,我们说有一个主题不易回避,我们是就城市说城市,就社会说社会这是错误的。当今社会是商业、经济、产值、利润、收入、GDP、成功人士凌驾一切之上的时代。大家有相当一部分人很热衷于看福布斯排行榜,今天马云干了什么,多少钱买了别墅。现在是消费时代,高度就是消费,所有的东西都和消费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他又不能够扔掉实惠,这个就是当今中国城市建设的特点,他又要强调实惠,还不甘于这个实惠。新型城镇化与建筑自主创新国家要很好的自主结合。
因为角色问题,我的评论可能不太客观,所以在这里我引用了雷达的话,他说了我们今天为什么文学创作还是出不来大师。他说那话的时候,莫言还没得奖。他总结四条很关键,跟我们城市建设有关。第一量就是库存与量产的矛盾,今天要求领导一个执政期把一个城建设起来。找一个规划师,找一个建筑师做一个建筑就完了。但是建筑规划是不断把自己的理念往外掏空了,没有办法。写作也一样,没有长期积累写不出东西。第二精神品格没有了,不再强调精神。所以动不动就是所有人都是GDP、财富凌驾一切之上。第三我们说对现实生存精神超越不够,大家不愿意受累。地四要提升最本质就是原创,这个原创现在看起来在中国的建筑层面上一点都不比国外差。
前天的一个年会上说了有人说千城一面不好,一城一面怎么样,一城千面又如何。所以这个问题提出来,虽然层次不同,但是确确实实值得思考。千城一面也许是规划师和领导,一城一面谁来定,意味着什么,我们到一个城市看到都是一样。能不能一城里面我们做一点文化的多样性,做一点跟地域结合的东西,这是需要思考的。我就讲这些,谢谢各位。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