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
12月24日至25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
11月17日,在2013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论坛上,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陈明博士以《新型城镇化的模式与思考》为题,从世界城镇化的历史与启示、我国城镇化的现实与未来展望、对沿海城市发展的简单设想三个方面介绍了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世界城镇化的历史与启示
城镇化进程从西欧工业革命开始,逐步向欧洲、北美扩散,进而向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扩散,有四波比较明显的城镇化浪潮,西方发达国家在1950年前后进入城镇化成熟期。拉美、东北亚、北欧、北非、中东部分地区历时半个世纪左右,2000年以前进入城镇化成熟期。而亚洲、非洲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受经济全球化、工业化推动从上世纪开始,预计到2030-2050年基本进入成熟期。虽然国家的城镇化起点不同、动力不同,发展的模式也不同,但后期都呈现了加速发展的态势。
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也有密切关系,城镇化运营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准,一个国家的城镇化水平越高,现代化水平也越高,城镇化水平低的国家肯定不是一个现代化国家。联合国发布人文发展综合指数来衡量国家的现代化水平,我国的人文发展指数为0.6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属于中等人文发展水平,正在向高人文发展国家过渡,这与中国的城镇化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的地位基本相当。
目前城镇化的得失缺少客观准确的评价,“得”关注较多,比如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目前60%工业增加值、85%第三产业增加值、70%国内生产总值和80%税收都来自城市。全国90%以上的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集中在城市,大量的科研研发和创新实践活动主要发生在城市。但是城镇化的“失”常常被人忽略,2005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达到了77.6%,但是劳动力廉价和贫困问题还很严重。因此过快的城镇化和城市基础、经济增长不能有效衔接,会带来很多问题。
城镇化的本质是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社会结构从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人类聚居场所从农村形态向城镇形态的变化过程。如果单一追求城镇人口比例上升,人为制造,结果是很危险的。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殖民扩张、服务业发展、新技术应用等同样具有重要影响。另外在城镇化过程中可以科学引导,欧美发达国家之所以现在城镇化比较健康,是这些年面对发展中的问题有比较科学的方法并付诸于实践,在发展中政府实施了非常有效的干预。
我国城镇化的现实和未来
我国城镇化成就大、问题多。传统的城镇化依靠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投入,虽然为我国赢得了制造业发展的全球竞争优势,有力支撑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低下,社会不平等加剧,城镇化发展的经济收益越来越多地被巨大的社会成本所抵消,这种“两高两低”的路径城镇化是不可持续的。
未来中国特色城镇化要立足于我国大国、多民族和政府主导城镇化的国情,创新新型城镇化内涵,首先要落实党的十八大对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四化融合。其次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还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把生态文明理念引入城镇化全过程,走出集约、节约的城镇化道路。
另外在城镇化进程中,模式也需要创新,选择低冲击的城市发展模式,建设生态城市。首先需要把握生态化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侧重于物质空间,环境的美化、绿化,追求城乡融合。第二阶段关注应用节能净化技术、生态技术和新能源。第三阶段科技与生态、产业与生态的完美融合,实现循环型社会和城市功能的有机结合。其次加强城市建设的技术创新,如建立绿色交通体系,加强水资源综合利用,注重新能源使用,同时加强城市从智能建设上是未来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总之,新型城镇化是新型工业化的伴生物,应该是生态文明的产物。
结合城镇化的世界趋势,对沿海、上海和浦东的发展展望
新时期国家城镇空间的组织要基于国情条件和国际背景变化,未来的城镇化要解决过去30年区域失衡的情况,走差异城镇化道路,《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提出了建构多元、多极、网络化道路。全球化时代,大城市的带动作用在增强,同时高品质的生活环境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另外特大城市的合理发展在于区域协调,而非“独善其身”,最后还要是把握国际城市规划的趋势。总体而言,世界城市规划有两大主线:一个是关注城市竞争力,另外是关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现在更强调 “四个中心”,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未来的方向是世界城市。因此要有以下几点考虑,一是考虑区域生态格局,避免廊道被侵蚀,避免湿地系统持续萎缩。二是考虑区域交通、城际交通,发挥门户枢纽作用。三是要考虑国家发展自贸区政策的影响。最后还需考虑支持上海的绿色发展模式与低碳支撑体系。
浦东是改革开放新型实验区,国家持续关注的焦点、重大投资的聚集区、上海重要的经济增长区。浦东的发展,首先要明晰职责,其次是创新升级,我们觉得未来浦东发展应该有更多更全面的战略规划和设想。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