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
11月17日,在2013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新型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发展”论坛上,来自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高相铎以《多重视角下的天津都市区规划研究——透视天津市中心城区及外围地区的空间关系》为题,从课题研究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两个方面做了汇报。
首先他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一是天津在近期发展尤其是近五年的发展中形成了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局面,这一势头反映在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二是这种快速发展格局,从规划的角度需要有高度适应性和巨大承载能力的空间,和全国同等重要城市相比,天津城市发展空间十分局限,因此有必要将城区进行扩展。三是中心城区及外围地区需要整体统筹。在天津市形成“双城双港、相向拓展、一轴两带、南北生态”战略之后,无论是在湿地方面、滨海新区和中心城区,已经明确了空间结构和布局,但是着眼于环城地区来看,缺少规划支撑。
基于此,结合京津共建世界城市的研究结论,对于天津市中心城区和外围地区的空间界定为中心城区和外围四个区组成的地域范围,希望统筹考虑发展方向和问题。
接下来他从三方面详细介绍了研究的内容。
首先是用“外溢——回波”的理论审视目前的发展现状。所谓外溢,就是由于中心城区急剧发展,促使功能和空间向外围扩展,但由于缺少规划和控制,有些功能如公共服务还需依赖中心城市,因此在人口和交通方面都有回波效应。由此形成空间城区土地供给不足、地价上升、交通拥堵的效应。在这种理论下,审视天津地区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的现状。目前中心城区集聚了超过全市40%的人口,88%的银行和保险公司,以及接近60%的星级酒店和医疗服务设施,形成了规模达440万人口的特大城区。由于中心城区功能过度集聚,功能效应大大打折,造成了交通拥堵、开发强度过大等局面。而外围地区的发展缓慢,难以履行相应的城市职能。同时,由于行政主体多元化,也制约了整体统筹协调发展的局面。针对目前的发展现状,未来我们认为天津城区结构需要优化梳理,功能需要明晰、生态需要发展,行政需要参与调控。
其次是采用空间句法分析中心城区及外围地区的空间演变趋势,天津中心城区及外围地区经过两个阶段的空间演变过程,从之前的急剧发展到目前的规划格局上,已经形成了向内向外轴线扩展的格局,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已经具备了空间结构的发展趋势,有必要统筹进行整体分析。
三是运用都市区的理论认识中心城区及外围地区的空间关系。天津中心城区以不到全市13%的建成区面积集聚了超过全市40%的人口,近25%的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已经超过2.5万人以上的格局,是过度饱和的。而外围地区已经成为全市人口、经济增长最快的圈层,一些相关的数据可以表明,从市内六区的人口比重和人口增速来看,环城四区已经成为全市范围内人口增速的主体,已经成为人口、经济增长最快的圈层。除此之外,借鉴了都市区空间碎化指数的趋势分析,发现中心城区向外围发散的趋势非常明显。
对未来的空间规划对策及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由于目前的建设量比较大,必须以生态格局作为城市空间调控的先决条件。先明晰生态路线格局,对外围地区的生态结构和生态绿线首先进行明确,在这个基础上以多中心组团结构作为城市空间发展的主导模式。在生态格局框定的基础上,建立多中心组团化的空间发展模式,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外围形成大的功能片区和组团。同时,统筹考虑功能布局,通过产业的主导功能确定未来组团片区的发展方向。
基于外围组团的核心功能缺乏交通优势不足的趋势,使得城市功能扩展到外围之后,仍然会依赖于中心城区的局面,因此外围组团的发展,使其形成各自的中心城区也非常必要。因此在交通方面作重点考虑,形成以快速路和快速轨道为主体、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构建中心市区1小时通勤圈。最后以适度的行政区划调整缓解区域整体发展中的行政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中心城市的发展范围,满足了城市空间外延需求,同时也对缓解城郊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