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
2013年11月17日上午,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进行了议题为“公共基础建设的邻避问题” 的自由论坛交流,在会上,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做了有关邻避问题的发言。
李立勋院长首先一针见血地指出,邻避问题本质上主要不是规划的问题,而是涉及经济、社会、政治、法律、权利等等多个领域的,国际性、全球性的综合问题。很多关于邻避问题的研究多不是在规划界,而是在社会界,是政府管理和法律等方方面面的研究。邻避问题的本源和机制都不是规划,但是问题却是在规划上显现出来。所以抓住邻避问题的本质和根源是关键。
接下来,李立勋院长分享了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印象最深刻的两个案例。第一个是垃圾焚烧问题。垃圾焚烧厂的问题存在了很多年,处理的结果有喜有悲,这个城市必须的基础设施无处可落,只能边缘化放在城市交界处,产生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必须落实的规划实施起来却很困难。第二个是鹤山县的核燃料项目计划,投资几百亿,虽然百分百安全却因为社会风险评估问题而被迫取消。这两个案例折射了规划界两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是重要的事情放不下去,第二是很好的机会抓不住。
谈到邻避问题的解决途径,李立勋院长说,虽然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却几乎没有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郑州学院有一个老师说过有两个路径,一个是叫技术环境,就是通过先进手段技术降低危险,同时需要提高专家的公信力,说话要有标准和依据;另外一个是制度环境,也就是公共参与,让老百姓有知情权、讨论权、反对权。这两个途径,第一是缓解,第二是补偿。邻避事件的产生就是外部负效应,这个事情对地区很重要,但是负效应却让一小部分人去承担,我们需要有一个利益的协商补偿机制。
李立勋院长进一步讲到,从规划层面上来说,第一我们要推出一些相关的技术标准以及规范的制定,我们自己要有依据和定论;第二个我们要坚守,我们现在的规划实际上不是技术权威而是行政权威,规划师需要坚持自己的技术标准;第三,我们规划界要推进公众参与,规划不是只靠我们自己能解决的,不光是某个污染项目,而是所有的规划都需要公共参与。第四,在规划层面要有一个协商沟通调整甚至是规划审批决策的一整套机制。
最后,李院长指出,我们要根据邻避问题回头反思,怎么样在问题发生之前提前告知公众;一旦问题发生要有一个沟通的路径和体制、机制、方式、程序;一旦沟通失败,则需要一个条件和机制,这个机制包括政府的,基层的,甚至包括整个社会组织第三方的问题。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