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
今年以来,城镇化一直是热度不减的话题。日前发布的一份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关于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推动城镇化发展,有18亿亩耕地红线、环境污染不能加剧、地方债务不能失控等3个底线不能突破。当前我国城镇化面临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怎样进一步处理好新型城镇化与工业发展、粮食安全等方面的关系?记者专访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正河。
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02个百分点,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2.57%,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当前我国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群形态更加明显,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人居环境逐步改善。
“政府干预和调节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必不可少。”张正河认为,城镇化发展取得的进步,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部门的持续努力和积极探索。为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央财政在安排转移支付时将外来人口作为考虑因素,强化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财政支持等。在强化城镇化国际合作方面,有关部门签署了《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共同宣言》,并积极推进与联合国人居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合作。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方面,据公安部统计,2010年至2012年,全国农业人口落户城镇的数量为2505万人,平均每年达835万人。在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方面,2012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常住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63.9%和75.5%,农民工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达到80.2%。在加强土地利用管控和综合整治方面,截至2012年10月底,全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率达到86%。
张正河认为,快速推进的城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3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
区域协调发展依然面临挑战
张正河说,虽然城镇化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但依然面临诸多挑战。目前,我国区域水平差异依然存在,城镇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东部部分城镇密集地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潜力有待挖掘;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城乡发展不平衡,市民化进程滞后;城乡收入差距持续拉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目前我国城镇化结构不平衡表现在3个方面。”张正河说,首先是特大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其次,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不平衡不协调。再次,在城乡大二元结构没有改善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与原市民的保障又出现新的小二元结构。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带来“城市病”问题。部分城市无序开发、人口过度集聚等问题依然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交通拥堵等问题较严重。
此外,城市管理运行效率不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足,城中村和城乡接合部等外来人口聚集区人居环境较差等情况亟待改变,必须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统筹解决这些问题。
立足国情提升质量仍需努力
“城镇化不是消灭农村,也不可能消灭乡村,其目的是让普通老百姓过上高质量的生活。而要从根本上提升城镇化质量,应遵循我国国情,切不可盲目追求速度。”张正河说,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我国城镇化率要提高4个百分点,如此高的速度,需要在推进过程中处理好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张正河认为,我国基本国情是地少人多、城乡发展不平衡、生态环境脆弱、人均资源相对短缺,要依据国情推进城镇化,当前应以人口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促进产业发展、就业转移和人口集聚相统一,走以人为本、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四化同步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这就要求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有关部门可按照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存量优先、带动增量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为重点,兼顾异地就业城镇人口,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实现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保障性住房等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当然,优化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同样必不可少。”张正河认为,在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基础上,尽可能强化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把有条件的东部地区中心镇逐步发展成为中小城市,还应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专家还表示,总体看,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需要着力加强制度顶层设计,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行政管理、生态环境等重要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