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
11月17日,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名誉理事长、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视频主持了2013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美好人居与规划变革”论坛,并做了总结发言。他认为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人居环境科学也要与时俱进,不能坐而论道,应该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并需要倾听各方学术交流意见,以此来推动学术思想的发展。
城镇化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安邦定国的大问题,如何实现健康的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在转型过程中面对的重大战略挑战。中国的城镇化率如果上升到70%以上,将牵涉到数亿人口,任何一个小的差错,都有可能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面对城镇化这一复杂的问题,如何求解?三中全会指出: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吴先生认为这和人居科学一直以来追求的方向是一致的。
首先,复杂问题有限求解。吴先生引用美国思想家刘易斯·芒福德《城市文化》的思想,认为这种科学思想和方法论也是人居科学的一贯主张,即从整体统一论出发,求得复杂问题有限求解的途径。
所谓“复杂问题的有限求解”:即以现实问题为导向,化错综复杂问题为有限关键问题,寻找在相关系统的有限层次中求解的途径。这并不意味着将复杂问题“简单化”,而是在保留对象复杂性的前提下,进行综合提炼,寻找关键点,也就是事物的“纲”,以期审慎地、切实地解决面临的重大实际问题。
城镇化发展的前提是从整体出发,抓住要害,将复杂性分为若干方面。“五位一体”意味着:不是聚焦于某个问题或以某一方面走单一道路,也不是面面俱到地将问题无限复杂化;而是追求“复杂问题的有限求解”。
在时间上,将对问题的讨论集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五年计划,小康社会十年时间等等。在空间上,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点、文化及历史背景,要抓住各自的关键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探索应对的方针。如在区域尺度上,以一省为“基本经济区”,统筹发展产业、农业、交通、水利等各个系统;在城市与城市群的尺度上,采用有机分散的布局,随着建设发展进程,建设点线面结合的城镇系统。
其次,以人为本,关怀人居。城市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使人能够得到生存、生活。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是最大多数的人民群众,人居环境科学是普通人的科学,人居环境建设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创造有序空间与宜居环境是治国安邦的重要手段。
在城镇化进程中,住房、特别是社会住房,并不单纯是盖房子,而是与城市全面、整体和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的安居工程,涉及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的体制改革,房地产的发展应努力满足不同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住房权益需求。
吴先生认为从这个角度看,建筑事业、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迫切需要从“金钱经济”转向“民生经济”,要将人民群众的空间需要作为一切空间规划、建设、生产和分配的出发点和归宿,兼顾资本的效率与社会的公平、统筹土地与人口城镇化,逐步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第三,人居文明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之上。生态文明关乎14亿乃至全球人口生存的大事,雾霾、江河与土壤污染、生态灾害等是目前我国面临的迫切的现实问题。快速城镇化的驱使、房地产的畸形繁荣、超高层建筑的层出不穷、大规模新城建设的甚嚣尘上、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工作的缺陷等等综合问题,导致了国土的破碎,大面积的自然山水、田园被蚕食乃至吞没。
必须切实地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的全过程,将人居文明建立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城镇化反映各方面的建设,如城镇、交通、河湖、农林、信息、文化等系统,应当将各个系统都投影到空间中,相互叠加、交联,成为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空间巨系统,进而开展人居环境科学指导下的城乡空间整治和优化。
第四,要建立新型城镇关系,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农村发展。三中全会提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我们除了要研究城市,研究城市群和大城市,还要城乡统一,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城乡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数千年文明是建立在农业社会的基础上的,古代人居建设中尤其重视以县域为基础。
应将县域农村基层治理作为统筹城乡重要战略,以“县域”为基元,有序推进农村地区的城镇化进程,依据各地各具特色的自然资源、经济基础、文化特色等现实情况,积极而稳妥地进行以县为单元的城镇化、新农村和制度创新试点。
无论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可以实现不同形式的城乡统筹,基本原则就是,首先要高度重视水资源等自然条件,要确保支撑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其次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为导向,最终建立以人为本的农业、农村,并实现农民生产水平的广泛提升。
第五,发挥决策者、智库作用,改进管理体制。人居环境建设面临错综复杂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努力。人居环境是城镇政府决策者当仁不让的职责,所以决策者要高瞻远瞩,善于面对现实中关键问题,面对亿万人民居住环境的改善,既要有崇高的理想与人文精神,又要有现实主义科学态度和上谋全居的战略战术。
要有政府领导的“智库”,汇集各领域的专家,针对各个系统的不同问题,进行多学科融贯的综合研究,辅助决策层,科学地制定顶层设计战略,引导基层自组织力量,“智库”包括国家和地方多层面。
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包括管理方法、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确立人居建设的基本依据,将科学的宏观调控与综合治理相结合,使得现实的建设行为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第六,从科学转型角度认识人居环境科学。转型是时代的大趋势,科学本身也面临着转型。科学研究将要从长久的经典科学,走向复杂性科学,各种学科的思想方法,多种学科的交流,这种科学思想和方法论也是人居环境科学的一贯主张,应当从这一角度认识城镇化相关问题与政策,打破部门局限,进行全面统筹。
最后,吴先生指出:城镇化关系到国计民生,需要以更高的视角,在国家战略的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对于现行的城乡规划体制、观念与方法,需要重新加以审视,正视其过时之处,以及带来的种种弊端,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的创举的时代,一个真正面向中国大地的,面向中国人口未来的城乡发展方向的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人居环境科学方兴未艾,关键在于不为现行陈规旧念所约束,随着社会发展而创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