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延续城市文脉,使历史和当代...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以下简...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
2010年4月14日,7.1级强震袭击了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以及周边的乡镇村庄瞬间被夷为平地,人员财产损失惨重。在全国大力支援灾区展开救援工作的同时,灾后重建的规划工作也在悄然部署。清华规划院在震后第一时间就向青海省有关领导和部门表达了愿意无偿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的意向,表示随时听从指挥调遣。
4月18日下午,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党办主任王岩等一行5人带着清华大学全体师生对青海玉树地震灾区人民的深深关切之情来到青海,与青海大学联合支援玉树抗震救灾,表达了清华大学作为青海大学的对口支援院校,在灾区今后的重建、规划以及伤员的救治等工作中希望和青海大学、玉树州委加强联系沟通,以便清华大学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的意向。一行专家中就包括清华规划院副总规划师袁牧,在青海大学的协同下,青海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发出邀请,希望清华在灾后重建的住房建设等方面参与工作。
4月21日,结合任务需求规划院立即挑选相关专业以及有藏区工作基础的年轻员工,准备基本的灾区生活和工作的技术装备和物资。12日下午规划院派出了首批人员,由副院长袁昕和副总规划师袁牧带队,胡洋、任胜飞、吴邦銮等一行5人携带技术设备赶往青海西宁。当晚11点赶到省建设厅报到。
4月22日,项目组即着手收集资料,了解玉树灾区的情况。在建设部规划司和青海省建设厅的统一安排下,接受任务后,当天晚上,第二批队员2人(王彬汕、军镁扎西)赶到西宁。
4月23日,项目组分成两个小组,一组2人留在西宁,与建设厅密切联络,同时继续收集资料,做规划的前期准备。另一组5人飞赴玉树灾区展开现场调研。当时灾区条件非常艰苦,省建设厅的前线指挥部已没有地方安置外来人员,我们在青海大学的配合下,安顿在青海大学先期进入灾区参与救灾的志愿者用过的帐篷里。项目组顾不上高原恶劣的气候条件,放下行装就开始徒步调研。项目组里的扎西是老家就在玉树的藏族员工,也顾不得回家看望就拿着地形图走进废墟中踏勘、询问藏族同胞灾情和对重建的想法。在汶川的灾后重建中就冲锋在前而且不慎重伤的他,在整个调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凭借他的语言优势和对当地的了解,不仅为我们自己的团队,而且也为其他兄弟规划团队提供了很多有专业价值的信息。
4月24日晚上,我们突然接到省建设厅的电话,当晚10点赶到前线指挥部接受了一项非常紧急但又意义重大的新任务——玉树县禅古、甘达两村的重建规划和农房设计。这两个村在地震中所有的民房全部倒塌,将作为灾后第一批启动的重建项目,重建的开工典礼已确定在5月4日,距接到任务只有短短的9天时间。当天晚上,第三批人员2人(王哂奇、李磊)按计划赶到西宁。第二天一早飞往玉树,参与现场踏勘和调研工作。
4月25~26日,项目组走访了大量的干部和村民,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讨论他们对新住房的需求,共同勾画草图。由于藏区特有的民族传统和文化,我们还拜访了在当地较有影响力的活佛,就重建问题进行沟通交流。
4月27日,上午继续调研,下午项目组将扎西留在玉树负责与前方的沟通协调,其他成员飞回西宁。到达西宁已经是下午5点多,简单吃过晚饭,全体人员就开始连夜工作,汇总情况,画图。当初留在西宁的2人早已把农房设计的草图完成,争取了宝贵的时间。这一晚,大家只休息了3个小时。
4月28日,又是不分昼夜地工作,还是只有3个小时的休息时间。
4月29日,从项目组27日下午回到西宁到29日凌晨,只有36个小时,项目组终于在凌晨之前完成了初步方案,打印好。连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就赶最早的航班飞赴玉树。项目组到达玉树立刻分为两个组,分别到两个村去就初步方案征求村里的干部群众的意见,补充调研。下午,又向州县领导汇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晚上,向省领导和重建领导小组汇报工作听取指示。会后再继续与省建设厅有关领导交换意见,讨论下一阶段的工作计划。直忙到半夜2点。我们已经感觉不到高原的夜晚对我们有什么反应了,因为大家实在是太疲倦了。
4月30日,我们一早赶到机场准备返回西宁继续工作,但正赶上部队下撤,所有航班都被部队占用,于是只好返回结古镇等待下午的航班。但是项目组的队员们没有休息,而是利用有限的时间到镇区收集资料,增强认识。
由于航班的问题耽误了我们半天的宝贵时间。项目组回到西宁已经是晚饭时间,吃过晚饭,领队强制大家到宾馆休息3小时。其实不少队员都没有很好地休息,因为不断有电话打来沟通情况。晚上10点,大家又都来到在省建设厅14楼会议室的临时办公场所,开始调整、深化方案。饿了冲一包方便面,困了伏在桌子上两分钟。
5月1日,当天又亮起来的时候,我们终于把成果打印完成,交了出去。这几个简单得只用两个订书钉装订的文本将赶在最早一班飞机去玉树,给有关领导审阅。带着最后的规划设计文件,袁昕马上赶回北京,直奔效果图公司介绍场地环境和设计构思,明确成果制作要求等。此前,北京大本营已经接到前方传来的地形图并马上联系效果图制作公司,开始规划设计的效果图制作。
5月2日中午,最后的效果图传回西宁,全部成果交给省建设厅。建设厅安排有关人员打印展板,运往玉树布置会场。项目组全体人员才松了一口气。5月3日傍晚,全体队员返回北京。
5月3日我院提交了两村重建规划成果初稿,随后提交了规划施工相关图纸。
5月4日上午,两村的重建工作顺利开工,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现场热闹的人群和宾客中没有我们的身影,但我们在短短几天之内完成的设计成果却是关注的焦点。
5月5日上午,项目组再次聚集,讨论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在随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深化玉树县禅古村、甘达村的重建规划,同时继续完成最初我们接到的任务——玉树重建规划中的风貌与特色研究。规划院进一步充实了参与两项工作的技术力量,希望高标准地完成这些工作,为灾区的重建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吕舟老师在此期间也随同国家文物局的专家深入玉树灾区,带队就灾区的文物保护规划工作开展调研,规划院文保所也正开展玉树灾后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工作并着手准备受损文物的修缮工作。
随后我院建立了玉树重建工作小组,全面、深入地展开重建规划编制工作。5月12日,我院又积极派出胡洋、吴邦銮2名规划技术人员赶赴灾区指导规划实施工作。我院的规划技术力量和敬业精神得到了青海建设厅的一致好评。
5月12日早7:30的飞机由北京赴西宁,中午由青海建设厅派车送我们前往玉树结古镇,行程830公里,于次日凌晨1点到达。
5月13日村镇处衣敏处长介绍了两村重建规划进展情况。
禅古村情况:
1、最新灾评报告显示禅古村原规划范围内部分用地不适宜建设,用地不足于容纳所有受灾村民。
2、禅古寺活佛及僧侣欲搬迁至禅古村规划范围内,增加了规划变数。
3、村民意愿发生改变,对住宅朝向、宅基地形态等方面提出修改要求。
4、当地施工队不会使用地形图坐标放线,导致施工停滞。
甘达村情况:
1、村民意愿发生改变,对住宅朝向、宅基地形态等方面提出修改要求。
2、原规划甘达沟受地质灾害影响较大,村民提出将全村242户人口中的212户集中安置在甘达村东滩。东滩地形图尚待测绘,规划需要调整。
3、施工队伍已经到位,规划任务紧迫。
5月13日上午我们赴禅古村深入了解情况,并踏勘了禅古村可能的新选址,提出新址疏解建议。
5月13日下午到甘达村向当地村民了解他们的新意愿,并确定了甘达村东滩新规划范围。
5月13日晚上修改、绘制了禅古村的规划方案图并发回后方,由院里同志绘制完成道路竖向、院落放线坐标、给水、电力市政规划图纸。
5月14日在甘达村东滩现场指导测绘人员开始测绘地形图,并要求1天内必须完成。之后,我们到禅古村想进行民意调查,但是村长书记均去迎接11世班禅了。无奈,我们与少数村民了解情况,并进一步详细踏勘规划场地后返回基地。晚上修改禅古村方案,并将修改稿发回后方。协助完成调查问卷。
5月15日凌晨1点拿到甘达村地形图。早上,我们对测绘人员提出深化测绘要求,并现场指导测绘人员现场钉桩,为施工建设提供便利。同时,我们利用上午时间进行了详细的现场踏勘。下午我们兵分两路,吴邦銮留在指挥部绘制甘达村东滩安置规划方案。胡洋与衣处长接收从我院后方传来的图纸(任胜飞等熬夜完成)并打印,之后赴禅古村现场指导测绘局测绘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放线。晚上我们一起讨论并最终确定了规划方案,然后通宵绘制出了总平面图、竖向规划图、院落放线图等图纸。
5月16日上午在禅古村场地指导测绘局测绘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放线。下午打印甘达村东滩规划图纸,在甘达村场地指导测绘局测绘人员与施工人员进行放线。
5月17日陪同姚厅长视察两村规划实施情况。晚上与水利厅就给水及防洪问题交流两村方案。
5月18日出席规划公示及施工图交底会议后返回西宁向匡厅长汇报,晚8点乘飞机返京。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