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城市工作会议7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3月5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
12月24日至25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住房城乡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8月1...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给香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发展空间,是香港必须抓...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为“十五五”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勾勒出清晰路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尹稚在接受《大公报》专访时指出,与“十四五”相比,“十五五”规划在区域经济布局方面凸显三大亮点:首次强调“四大战略”的叠加效应、推动区域经济格局与国土空间体系深度融合、突出区域联动发展。他特别指出,香港是中国对接国际体系、规则与法律法规的核心窗口,在“十五五”期间区域协同发展中具有显著优势。
2025-11-26 10:22
海淀街道依托海淀区“1+1+N”责任规划师制度,自2023年先行探索“城市体检+高校联盟”工作模式,将城市体检“监测、评估、预警、反馈”工作方法贯穿于基层治理全过程,科学评估城乡建设工作成效,全面检视和查找城市更新和基层治理的重点、难点、短板和问题,查找影响街区竞争力、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为城市更新找准方向和重点。
2025-11-26 10:20
2025年9月,以“应变·焕新”为主题的第十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在京开幕,在“世界遗产·四十载同行”主题论坛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二级研究员、泉州文化遗产研究院特聘教授、北京联合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HIST科学委员会委员詹长法教授发表了题为《国际视野下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实践与思考》的主旨报告。报告从国际合作培训、对外援助实践、气候变化应对以及预防性保护探索四个维度,全面剖析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成就与挑战。
2025-11-26 10:19
近日,《自然》杂志发布增刊《2025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显示2024年全球十大科研城市中,中国城市占6席,首次占据全球科研城市十强榜单一半以上席位。《中国日报》就此采访了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总体发展研究和规划分院副院长尚嫣然,展开专业化解读。
2025-11-26 10:17
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此,《北京周报》(BEIJING REVIEW)独家专访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院长尹稚教授,权威解读“十五五”时期中国区域发展的战略思路。
2025-11-26 10:16
近日,由广东、香港、澳门三地共同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广州盛大启幕。广州,这座三度牵手全运的岭南名城以 “精致城区” 姿态迎接八方来客。作为赛事核心景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清华同衡光环境规划设计研究所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合作倾力打造的广州塔滨水大台阶、黄埔涌步行桥,以及琶洲西区滨江立体公园照明项目,正以璀璨之姿在珠江畔点亮,邀市民与游客共赴一场水光交织的浪漫时光,岭南风韵与体育激情在夜色中交融共生,为这场大湾区盛会注入独特的光影魅力。
2025-11-20 10:40
“2025年度北京市优秀国土空间规划成果”评荐结果日前揭晓,共有来自72家单位报送的344个项目参与本届评荐。经过专家评审、组委会审定,最终推荐一等成果30项,二等成果60项,三等成果90项,共计优秀成果180项。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本届评荐中总计荣获优秀成果24项,其中一等成果3项,二等成果10项,三等成果11项。
2025-11-18 17:18
2025年9月21日,以“应变·焕新”为主题的第十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在京开幕,23日上午“创新生态·动能升级”主题论坛成功举办。清华同衡总体五所副所长谢宇以《枢纽蓝图:从“物理枢纽”到“价值枢纽”》为题做报告。她强调,我国枢纽城市的建设,已从“物理联通”的1.0时代,历经“功能聚合”的2.0时代,正迈向“价值赋能”的3.0时代。
2025-11-18 09:53
2025年9月21日,以“应变·焕新”为主题的第十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在京开幕,22日下午“世界遗产·四十载同行”主题论坛成功举办。联合国官员,世界遗产领域国际权威专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文化部门负责人景峰以《保护世界遗产,传承人类文明》为题做主旨报告,围绕三个方面展开交流。
2025-11-18 09:52
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其保护与发展过程中,面临孤立保护与单一开发的矛盾。近日《人民日报》刊发了清华同衡文保分院张谨院长的文章,阐述了如何通过社区的深度参与来解决这一关键问题,使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共建者,从而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双向赋能。文章以良渚古城遗址为典型案例,展示了该遗址如何通过“生态公园+活力环境”的发展模式,体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
2025-11-13 18:12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清河中街清河嘉园东区甲1号楼16-25层 邮编:100085 电话:010-82819000 备案序号:京ICP备 0503070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