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同衡学术周是一个真正开放的平台,有众多外部专家分版块深入交流,不仅是企业内部的学习和消化,也是向行业内外、社会公众传播理念和思想的过程。未来的学术周将让更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与进来,将其打造成一个探讨中国城乡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的学术交流平台。
同衡未来将与人文社科专业领域有更多合作和整合,从而扩展和延伸传统的城市规划,在学术上对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有更深入的研究,在技术方面关注从规划设计到具体的落地实施和运营管理,这是我们同衡的战略发展的目标,也是对规划转型的应对。同衡具备优势和条件 去应对城市规划转型:转变思维方式及提升技术方法。规划虽然作为“软科学”,但一定要有“硬”的成果去支撑科学决策,不能局限于空间规划,要对社会、经济、文化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今年学术周有几方面的特点值得肯定:一是更高的开放度和更广泛的参与,二是更多样的形式和更活跃的现场,三是更广泛的议题和更深入的研讨,四是更务实的内容和更多的创新观点,五是更周到的组织和更细致的服务。
未来学术周的进一步提升有几个角度可以入手:第一,要让更多规划专业以外的学科参与,让经济、社会、管理等学科参与规划的讨论;第二,要进一步延伸学术周的成果,更广泛地传播学术观点;第三,要进一步提高向社会尤其是 公众的开放度和影响力;第四,要使学术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第五,在注重覆盖面的同时,还要针对城镇化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特色问题,组织专题化的深度研讨;最后,建议把一年一度的学术周延展成系列学术活动。
清华同衡以学术研究见长,学术的引领和创新,一直是我们非常强调的重点。学术周已举办三年,每年都在不断的调整优化与完善,对全体员工能力的提升、知识面的拓展等方面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营造了良好的整体学习气氛。
今后同衡学术周可以进一步开阔视野、提高开放度,通过广泛加强与相关行业协会和学会、清华大学等相关院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多学科交流与合作,邀请院内外更多的相关人士参与研讨交流,借助更多元信息化手段向外界传播同衡 理念,鼓励更多的年轻规划师研究创新并展示风采,从而让学术周发挥更大作用。
从第一届的试探,到第二届的相对成熟,再到今年第三届的再度创新,我们希望通过学术周活动,形成清华同衡的品牌,进一步扩大行业影响力——包括市场竞争力、学术竞争力和人才竞争力,进而在业界往更高的目标迈进。
2015同衡学术周,在组织策划方面,充分发挥院内各中心及专业所的能动性,由各中心承办的各具特色的专题式学术论坛在本次学术周有非常抢眼的表现,不仅显示出同衡专业技术上的优势,也更加凸显同衡多学科协同的特点。对 于明年的学术周,我们依然寄予厚望,清华同衡学术周会进一步发挥多学科协同的优势,继续推广各专业团队在业界与学界的影响力;将学术周作为清华同衡的重要学术品牌来办,不再拘泥于单独一周的时间限制,寻求协会、学会等更多元的合作机构,将学术周延展成基于“院+专业团队”的系列学术交流活动。
不断学习和学术的精进,是清华同衡一直努力和重视的方向。一年一度的同衡学术周对于营造企业学习氛围发挥了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引导所有员工关注回归学术,就过往工作在学术方面做一个总结和提升;二是通过这个平台,邀请到众多行业内外的专家前辈,对我们的工作或者一些大家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探讨和点评,起到指导作用;三是承担清华同衡品牌推广、企业文化宣传的作用,在更广范围内传播我们的思想和价值观。
今后的学术周工作要进一步提升,在坚持已有优势的同时,一是要更加敏锐地发掘行业乃至社会发展中的热点,增强探讨的时效性,二是要更加促进横向和纵向的交流,不只局限于规划的小领域,将学术周打造成更大范围内多方横纵向参与的品牌性交流平台。
每一届学术周都让我们眼界得到拓展,今年跨专业交流的特点更加明显。比如风景园林专场就请来了研究生物多样性、市政工程、国家公园系统等领域的专家,为我们提供了传统风景园林专业圈之外的学习机会,也让我们开始探讨如何和其他专业领域的专家一起来更好地进行风景园林的工作。这种跨专业的对话和碰撞经常会迸发一些很精彩的思路和亮点,跨专业的结合点往往也是创新出现的地方。
下一届学术周,我们非常愿意积极地参与跨领域、跨专业的直接对话,让不同领域的专家就共同的议题发表各自不同角度的观点,这种对话非常有兴奋感和交流感,往往会促成新颖的思路,而这种思路恰恰应该是清华同衡本身的品牌和亮点——我们正是一个拥有综合、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团队。
微信号:infoTHUPDI
清华同衡规划播报
清控人居
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
清华同衡旅游规划
同衡养老
养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