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伴随我国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退二进三”、“腾笼换鸟”等产业政策的变迁,许多原本处于城区的工业企业从城市中搬出,造成大量旧工业厂房、厂区和废弃工业用地的出现。这些场地往往存在潜在的污染,带来环境和健康风险,阻碍城市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城市废弃工业用地的管理、修复和再开发利用等问题慢慢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大议题。

问题背景

  • 1.土地资源供给紧张,存量用地再利用引发关注

  • 2.城市旧工业区面临更新、改造和再开发的问题

  • 3.旧工业用地生态系统受损,存在潜在的场地污染问题

  • 4.工业遗址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愈来愈受到重视

  • 5.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大力推进工业废弃地治理与再利用

相关理论

英国棕地概念

1.棕地

不同国家对“棕地”的概念有不同的理解。“棕地”在美国被普遍解释为被占用或被污染的土地。英国对“棕地”的定义相对较广,广泛理解为是废弃的或空置的土地... >>>详细

2.生态修复

  工业废弃地受损生态系统,有两种生态恢复的模式:一种是当生态系统的损害没有超负荷,且是可逆的情况下,通过解除外界压力和干扰,使恢复可在自然过程中发生。另一种是超负荷的,并且是不可逆的,需要人工加以干预,才能使受损生态系统恢复... >>>详细

3.后工业景观

  后工业景观是指,工业生产活动停止后,对遗留在工业废弃地上的各种工业设施、地表痕迹、废弃物等加以保留、更新利用或艺术加工,并作为主要的景观构成元素来设计和营造的新景观。这些工业设施涵盖了与工业生产相关的各类设施,主要类型有生产设施、仓储设施... >>>详细

行动策略

针对当前我国工业废弃地修复与再利用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例如土壤修复工作以单一技术指导、且技术手段较为落后,修复与整体规划以及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工作相脱节,管理法规与制度不完善等,提出以下行动策略:

1 棕地再利用:全社会整体受益的价值观
2 开展全面调查,建立档案数据资料库,动态追踪监测
3 强调多专业、多领域密切配合,设立专职管理机构,建设积极有效的管理政策
4 以整体规划统筹各项工作,在土地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强调棕地专题,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棕地开发各直接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图
工业废弃地治理与应对综合思路
5 以污染诊断和修复为先导,以生态模拟修复为支撑
6 基于风险和优先排序的污染场地土地管理,开展合理的前期规划
7 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共生”
8 强调混合功能的土地利用,同时注重公共空间的营造
9 建立多种资金和其他激励措施推进棕地治理项目
10 全过程的公众参与,创新社区参与机制,支持社区主导的规划成果

新闻报道

经典案例

进行工业废弃地的开发整治,对于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城市经济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欧美国家纷纷通过立法、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工业废弃地进行开发整治,较早的实践如1863年巴黎比特•绍蒙公园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中传统工业的衰退、人们环境意识的加强以及环保运动的高涨,工业废弃地的再利用项目逐渐增多。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项目、德国国际建筑展埃姆舍公园项目等都是以景观规划方法将工业废弃地改造为城市公园的经典案例,而城郊的废弃地再开发多由政府借助城市大型事件推动。在我国,城市工业废弃地的再开发利用主要以房地产为主导,但作为公共开放用地的改造也不乏典范,例如2002年完成的广东中山市歧江公园。

美国“棕地”改造: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西雅图煤气厂公园 项目概况:西雅图煤气厂公园(Gas Work Park)位于美国西雅图市联合湖北部山顶,原址是西雅图石油公司从煤中提取汽油的工厂,西雅图市政府将它改建为城市中央公园。它是用景观设计方法对工业废弃地进行再利用的先例,它在公园的形式、工业景观的美学文化价值等方面,对景观设计都产生了广泛影响
规划思路:利用基地现有资源,从已有元素出发进行设计,突破传统观念,成功“挖掘”出工厂除工业价值之外的历史、美学价值,将工业设施和厂房改成餐饮、休息、儿童游戏等设施,原来丑陋破旧的工业厂房、设备被改造成富于艺术价值的第三产业设施。
项目特色:该方案以“干预最小,自我恢复”为基本理念,重视场地历史,设计理念中保留了工业遗迹,并以此奠定了该场地的主题。
可借鉴的经验:是工业废弃地改造的经典案例,具有极高的生态、审美价值。>>>详细

城市废旧基础设施的改造:纽约高线公园

纽约高线公园 项目概况: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由纽约曼哈顿西部一个废弃高架铁路改建而成,是城市工业废弃物改造成绿化社区的成功案例,被誉为曼哈顿中城西侧的线性空中花园。
总体规划思路:场地定位是现代城市中的废弃高架铁路,工业时代的历史遗迹,对高线进行包括园艺、工程、安全、维修、公共艺术等全方位改造。景观设计在采取“植-筑”融合策略的同时,许多植物品种直接从野生植物中挑选。
项目特色:尊重高线场地的自身特色,与草地、灌木丛、藤蔓、苔藓和花卉等野生植被以及与道碴、钢铁和混凝土的融合性。
可借鉴的经验:首先提出“历时性保护更新”的观点,这是一种全新的与历史和时间对话的方式。其次是推动公众主导的保护欲开发,利用非营利性组织,建立并维护公共公园高线,保护整个历史结构。>>>详细

德国埃舍姆钢铁厂的重生: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 项目概况: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Landschaftspark Duisburg Nord)原址是炼钢厂和煤矿及钢铁工业,由德国景观设计师彼得·拉茨与合伙人于1991年建立,是后工业景观公园的经典范例,公园设计与其原用途紧密结合,将工业遗产与生态绿地交织在一起。
规划思路:对原有场地尽量减少大幅度改动,并加以适量补充,使改造后的公园所拥有的新结构和原有历史层面清晰明了。设计师用生态的手段处理这片破碎的区域。
项目特色: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最突出的特色是强调工业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对废弃工业场地及设施保护与利用的理念和对策上。
可借鉴的经验:首先更新改造规划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定位切合实际情况,注重实时监控规划效果。其次工业区的改造,应当融入到城市的整体规划中。最后可将原有工业文化用来带动工业旅游。>>>详细

广东造船厂的改造:中山岐江公园

项目概况:岐江公园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区,原址为粤中造船厂旧址,总面积11公顷。作为工厂,它不足为道。但特定历史背景下,几代人艰苦的创业历程在这里沉淀为真实而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
总体规划思路:岐江公园在设计上保留了粤中船厂旧址上的许多旧物,并且加入了很多和主题有关的创新设计,既保护了造船厂的工业元素和生态环境,体现环保节约、概念创新等设计理念,取得了以最小成本实现最佳效果、建筑与环境和谐统一的效果。
项目特色:追求时间的美、工业的美、野草的美、落差错愕的美。珍惜足下的文化,平常的文化,曾经被忽视而将逝去的文化。
可借鉴的经验:创造了一个在中国尚属全新的城市公园和产业用地相结合的优秀范例,是一个现代景观设计的大胆而成功的实验。。>>>详细

澳大利亚悉尼BP石油公司遗址公园

新落成的滨海遗址公园占地2.5公顷,位于威弗敦(Waverton)半岛。这是北悉尼的滨水地区中第一个被改造成公园的工业场地。早在1997年,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就决定将威弗敦一带的三处滨水工业场地改建成公园,否决了将这些地块出售并开发成住宅的提议。于是,BP澳洲子公司的这块被污染的场地在经过改造后,变成一个后工业风格的现代公园。新的设计保留了场地的工业遗迹和海港特征,表现为连续的开放空间和大片的湿地,壮观的观景平台悬踞在高高的半圆形砂岩悬切面上。混凝土和金属阶梯将各个空间连接起来,方便游人欣赏岸边的亲水性野生生态系统。>>>详细

多伦多废弃空军基地的转型:当斯维尔公园

多伦多当斯维尔公园(Downsview Park)拟建于一个废弃的空军基地上,面积为320 英亩(约130km2)。该基地建于20 世纪40 年代,1994 年,加拿大政府撤消了当斯维尔空军基地,并决定将废弃后的当斯维尔土地建成供多伦多乃至全加拿大人享用的新型城市公园。该公园将是加拿大的第一个国家级城市公园,并将成为国家公园系统的补充。当斯维尔公园因为场地已经历了农业、工业、军事等方面的利用,自然系统已经严重退化,需要进行恢复和改造。因此,当斯维尔公园被确定建成一个城市公园(Urban Park),以满足社会与自然的双重需要。>>>详细

城市港口区的新生:上海世博会后滩公园

坐落于黄浦江边的后滩公园,为这片原为严重污染的工业棕地注入了新的景观活力。将公园设计成了一个集生态雨洪调控、工业材料回收再利用、城市农业于一身的人工湿地,这种恢复性的设计理念旨在以一种富有美感的处理手法解决河水污染问题,整治这块荒芜之地。如何解决景观和水生态问题在此项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设计师用再生、更新的设计理念将原场地改造成了具有生产、防洪、水体净化、生态保育、审美启智等综合生态服务功能的城市公园。>>>详细

纽约垃圾填埋场的改造:弗莱士河公园

美国弗莱士河公园(Freshkills Park)是世界上较为关注的公共工程之一。1948年,占地约9平方公里的弗莱士河作为垃圾填埋场启用,50多年来一直是纽约最主要的固体生活垃圾填埋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填埋场。2001年,纽约市开始规划这块垃圾填埋场,创新性地计划将其转变为集休闲娱乐、文化教育等为一体的社会性公共生态景观公园,并作为纽约市最大的城市公园。工程计划利用填埋在地表5米以下的生活垃圾所分解出来的沼气,为市民提供燃气和冬季供暖的能源。目前,生态公园已在斯戴特恩岛初露端倪,部分环岛参观线路已小范围开放。>>>详细

采煤沉降区改造:唐山南湖中央公园

南湖中央公园总体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是融自然生态、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为一体的大型城市中央生态公园。地下即为煤田,经过130多年的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煤炭采空区。1976年,唐山发生里氏7.8级地震,南湖地下采空区大量塌陷,地表多处沉降,南湖塌陷区随即成为唐山采煤塌陷区中对城市影响最大的一处。灾后重建30年来,在塌陷、沉降、工业废物、城市垃圾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南湖成了典型的城市棕地。以棕地再利用为基础的绿色廊道——斑块体系的构建,将成为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的主要骨架,基于社会学、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研究基础之上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详细

案例小结

这些案例的实践表明,通过对工业废弃地的更新、改造,不仅可以成功地改善城市环境,也可以延续基地特有的场所精神和集体记忆,在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传承城市文脉,塑造城市特色。上述工业废弃地更新、整治与开发案例中的经验已相对成熟,能为指导我国后续“棕地”修复与再开发工作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

微博热议
推荐关注
相关网站